垃圾徵費|鄭錦鐘:環保基金資助宣傳垃圾徵費項目取一定成績 未討論會否繼續資助團體舉行相關項目

社會

撰文: 黃小冰

發布時間: 2024/06/03 16:53

最後更新: 2024/06/03 19:50

分享:

分享:

「環境及自然保育基金30周年 綠續未來」啟動禮。(梁偉榮攝)

環保及自然保育基金設立30年,過去共支持逾7000個項目,包括資助120間中小學現場派飯;超過470個有關循環經濟,如環保磚、空氣質素等研究;資助設立110間綠在區區回收便利點前身的社區回收中心;以及資助珊瑚等生物多樣性保育及研究工作等。

政務司司長陳國基出席有關活動時指,隨環保議題受到關注和,政府亦相應積極配合,由基金1994年成立至2012年共撥款17億,並在2013年再注資50億作為種子基金,通過投資回報讓基金持續運作。隨氣候變化範圍廣泛、速度迅速,不斷加劇,世界各地包括香港對環保工作投入有增無減,國家也明確訂出雙碳目標,實踐「綠水青山就是金山銀山」理念,政府會按照靜寧發電、節能綠建、綠色運輸、全民減廢等多元策略,持續制定及落實各項環保政策措施,目標在2035年前將碳排放總量和2005年水平減半,並在2050年達致碳中和。

他指,要成功引領香港碳中和的長遠目標,單靠政府一己之力當然不夠,更加要匯聚社會各界的力量,共同締造低碳、宜居香港,基金正正發揮積極角色,助力政府推行各項環保政策,基金過去30年資助不少機構,利用創新科技或理念推展環保和自然保育項目,至今已累計逾7000個,涵蓋社區減少廢物計畫、環保交易、研究和技術示範等,期待基金繼續履行使命,連同社會各界配合政府加強公眾教育、擴大回收配套等重點工作,推動社會建立綠色文化,構建香港成為可持續發展的都市。

基金委員會主席鄭錦鐘致詞時指,將繼續與秉持使命、與時並進、善用公帑,在促進人與自然和諧共生、環保及生態文明中扮演積極角色,助力香港實現可持續發展和碳中和目標, 也會自覺守護國家安全和融入回家發展大局,希望香港各界,如環團、學校、科研機構等,未來善用基金資助,踴躍舉辦與環境保護和自然保護相關的項目,運用創新方案和環保技術,達到珍惜資源、保育環境、邁向碳中和的目標。

對於有傳媒報道指,基金撥款資助團體在住宅大廈宣傳垃圾徵費的「社區參與」項目,但有住戶指不覺有宣傳,鄭錦鐘稱,基金2015年起不斷資助不同機構及界別在屋邨屋苑等推行項目推廣政策,雖資助項目很多,但也難接觸全港700萬人,亦會有人「左耳入右耳出」或者忘記曾參與,但有很多參與者減廢意識有所提高,如不少人均指支持垃圾收費的做法,只是現時非適當時間,認為基金已有一定成績,同時資助的活動屬於自願性質,坦言不能逼迫市民參加,不過舉例如屋邨減廢的項目,營運機構實際需要提交有關每日曾接觸多少戶、收集多少回收物等數字,這些均為指標,日後亦會就不同項目制定與時並進的要求。

至於垃圾徵費暫緩,基金日後會否繼續資助團體舉行與之相關的項目,他就稱「未傾過」。

最新影片推介:

下載HKET App,追蹤TOPick WhatsApp頻道,睇全方位資訊:

【中下學試題免費下載】  【名校專區升學攻略】

【食物安全超市大搜查】  【職場智慧求生術】